第1183章 有点难度,但不意味着不可能!-《五星人才!这员工我招定了!》


    第(3/3)页

    “行了行了,把原型机再测试几遍!确定安全,然后我们研究外壳防爆!”

    “成!”

    “没问题!!”

    ……

    一周后。

    原型机经过多轮测试,73种不同条件下项目测试。

    确认故障率83%。

    后续还需要对零件进行更加精准的吻合。

    不过团队认为,应该先研究外壳,尽快把原型机送到矿井内进行实地测验,毕竟仓库内的条件太过受限。

    实地更改部分运转,到矿洞内测试才能看出更多的问题。

    随着如何将原型机防爆工作,尽快研发。

    团队再次聘请几位相关的专家,毕竟1亿3,000万的研究资金,随便用!

    随着高价聘请来的专家赶来,他们知晓了设备的情况后。

    “你们这个原型机最大问题就是压缩机,这种高压压缩机在矿井是一个风险项,而且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忽视一个问题。在地下,由于高度负压问题,水的燃点会发生变化,你们这个冷凝剂,有没有测试过,多少度水气转换。”

    这话一出,所有人表情大变。

    专家继续开口:“基本上越低的地方,水的温度沸点更高!你们的冷凝剂很可能从水转化成气,需要更高的温度!也就是说对你们压缩机要求更高!防爆更难!”

    “这,我们倒是没有想过!”

    张问山猛地起身,很快组织人下去测试,冷凝剂的沸腾。

    果然,简单的测试。

    在800米的深度下,冷凝剂需要80度,才可以转换为气状,而寻常的空调,就算是对机体质量比较高的汽车空调,也指最高允许冷凝极限70度,超过70度的液体转换,会导致加热的压缩机容易发生故障。

    意味着他们必须突破冷凝极限!

    如果要让空调正常运转,就必须要转换冷凝剂水汽,这是空调运行最基础的原理,而因为沸点的提高,他们必须改进压缩机的运行逻辑,让它能承受更高的温度。

    同时还要兼顾防爆。

    难度一下子提升。

    众人深吸了一口气,随后将目光投向几个防爆设备专家。

    “李教授,汪教授,你们看这压缩机排爆,能成吗?”

    几个专家思索了一下,缓缓点头,在众人希望的眼神中。

    “有点难度,但不意味着不可能。”

      


    第(3/3)页